最近不少同學糾結 26Fall 美碩申請:既怕局勢不穩定、難度上升,又聽說這是 “十年一遇的抄底年”,想趁機搏一把。
那么,26fall申請美國究竟是不是容易撿漏?美國留學申請策略該怎么調整?優越君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!
一、為什么說 26Fall 是 “撿漏黃金年”?
26Fall 的 “機會”,源于申請前期的競爭壓力下降。這一點跟20Fall是有一點相似的。
20Fall 疫情時,很多人放棄入學,反而讓補申和 waitlist 的同學撿了漏,出現了很多不敢想象的錄取:有的同學 GPA 2.7 就被哥大錄了,有人 GPA 3.0 成功去NYU,還有 GPA 2.5 的同學進了BU。這些在常年“卷到飛起”的申請大環境下,幾乎是不可想象的。
26Fall 的情況會更微妙點,今年不少同學因對局勢的擔憂,很多人在申請季之前就已經開始動搖,提前放棄美碩申請,甚至有人干脆選擇觀望,或者轉去申請加拿大、英國、港新等地。
結果就是,美國這邊的競爭壓力在前期“肉眼可見”地下降了,而英港新則又卷上天了。
但是,美國教育霸主的地位畢竟擺在這里,一旦26fall初期美國申請沒什么幺蛾子,原本那些意向是美國不得已轉去港新的同學,又會迅速調轉槍頭,導致競爭加劇。
所以 26Fall 的機會窗口主要在 “前期”,早申請、早投遞才能占先機,等觀望到最后,很可能錯過最佳時機。
二、撿漏最佳申請策略
在這種 “前松后緊” 的年份,我們不建議一直觀望,可以按三層邏輯制定策略:
1. 第一層:先鎖 “底線校”,穩住心態
無論沖刺多高,先選 3-5 個 “八九成能上” 的項目(比如 GPA、語言剛好達標,往年錄取率 60% 以上的學校)。這就像鋪好安全網,哪怕沖刺失敗,也有保底選項,后續準備時更從容。
2. 第二層:敢沖 “夢校”,別浪費機會往年因競爭激烈,很多人不敢申 Top30、藤校,但今年可以大膽試 —— 比如本科 GPA 3.5、有 1 段相關實習的同學,可沖 Top30 的冷門交叉專業;即便背景有短板,也可嘗試藤校的 “職業導向型項目”(如哥大的部分商科項目),這些項目今年可能因申請量下降,放寬對 GPA 的要求。
3. 第三層:材料 “到位”,別光靠 “運氣”
撿漏不是 “亂投”,得讓材料突出優勢、合理化短板:GPA 低就重點寫實習 / 科研成果;沒標化就靠文書展現職業規劃。招生官要的不是 “完美分數”,而是 “有潛力、目標清晰” 的申請者。